耶穌的群體
書籍類別: 讀經 / 研經
出版社: 校園書房出版社
作者: 曾思瀚
品嚐千層派,需要品嚐者的用心。除了知道裡頭運用的素材之外,烘焙師傅用了怎樣的手法擀平?反覆折疊了幾次?是品嚐千層派可以試著知道的事。他不一定要把每一層單獨剝開仔細測量厚度,卻會因著對於烘焙師傅技法的明瞭,以致能帶著欣喜與驚奇,品嚐千層派巧妙層疊的口感和香氣。
閱讀使徒行傳,同樣需要讀者的細心,才能完整咀嚼使徒行傳整體的豐富信息。除了針對歷史背景的探究之外,路加使用了怎樣的筆法撰寫?與前傳「路加福音」的關聯性如何?在羅馬帝國的社會處境中要傳遞給信徒的信息是什麼?這些對於讀者來說,都是相當必要的提問。
作者曾思瀚博士在本書的研究,正能幫助華人讀者深入體會路加的用心。他以路加福音的平行經文作為使徒行傳敘事的註釋,也以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敘事之間的互動題旨,來相互詮釋。如此一來,能夠對於路加著作產生整體一貫的解讀,使得使徒行傳的信息益發清楚;更重要的是,讀者將會發現路加是如此喜愛使用文學上的平行手法,不僅可以看到使徒行傳人物間的平行事蹟,更是看到這些人物與路加福音中耶穌的平行,而教會的成長軌跡亦是仿效著基督!讀者將會明白路加文學上的平行,是為了提醒第二代基督徒所具有的全新身分而出現,他們的身分並非只是隸屬某個新的社團或組織,而是彌賽亞自己的具體化。
曾博士有如一位超級美食家,建議讀者把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當作單一的敘事來品嚐,以宏觀和整全的角度來統合歷史、神學和文學三種解讀角度,產生對於使徒行傳中故事情節、經文含義和神學反思的深刻理解,是當代華人讀者研讀使徒行傳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。
曾思瀚,於英國雪菲大學(University of Sheffield)取得博士學位,主修聖經研究。曾任美國海外神學院副院長,現任教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。他的教學與講道足跡,遍及澳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。他不但具有以流利英語、粵語和國語講演的能力,並且深知如何將學術概念化繁為簡,所出版的著作散見各大出版社,如校園書房、墓道、明道社、天道、環球聖經公會等。
2007年,曾博士以《歷久常新的生命故事:約翰福音人物研究》一書贏得香港第三屆基督教出版聯會金書獎「原創——神學及研經類」銅獎。在2011年,則以《士師記的刻劃研究——領袖、女性與家庭的故事》一晝,獲得香港基督教金言獎最佳作者(學術類)。曾博士以旺盛的創作力與深刻的解經著述著稱,深入淺出的文筆,加上「不原地踏步」(鄧紹光博士語)的研究企圖心,為當代華人讀者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的好耆。
什麼是解讀使徒行傳的最佳方法?十分明顯地,我們必須將使徒行傳視為路加書卷的第二卷來解讀,也就是以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之間的文本互涉為重心。路加不僅教導事實,並且為提阿非羅帶出與基督徒生活完全相關的實際功課。
從終末的角度來看,門徒和耶穌主要扮演傳道者和見證人的角色。他們實際上沒有預言任何事;因為終末並非預言,而是以群體的身分生活在上帝的計畫中。這個終末的工作將經由教會的職事,向所有生活在世界國度中國的人展現。
第二章 五旬節(徒二)
初代教會「信的人都在一處,凡物公用」。含括了多重關係——信徒和使徒、彼此、上帝、世界之間的關係,而這個聖靈充滿的群體,是以復活的基督為中心,幫助群體的需要,實踐以行動為基礎的真正合一。
第五章 猶太領袖的逼迫(徒六8~八1)
第六章 腓利、彼得和約翰(徒八)
在兩約之間即開始的敵意,至今仍然存在:撒馬利亞人將猶太人視為敵人。然而,透過腓利的宣教,以及使徒按手在撒馬利亞信徒白頗上,使他們領受了聖靈,帶出團結和祝福的意味——一個合一的教會於焉產生。
第七章 掃羅(徒九)
掃羅將為基督的「名」而受苦;現代詮釋者或許理所當然地認為耶穌的「名」只蘊含簡單的意義,但耶穌的名的確成為保羅福音的內容。它不只是名字的喃喃低語,或某種巫術的重複唸誦。名字實際上代表,所有關乎一個人的重要特質。
第八章 彼得和哥尼流(徒十~十一)
第十章 聖靈征服小亞細亞(徒十三~十四)
Part 4 耶穌群體從安提阿到外邦人的職事
第十三章 在猶太人面前的審判(徒二十一27~二十三22)
保羅以最令人意外的方式,行走將福音傳到地極的路徑。路加有關保羅被捕的記錄,清楚揭示宣教的目標依然沒變。宣教的執行可能因為政治、社會和宗教的力量而改變,但宣教的本質永遠不變。雖然羅馬的帝國制度和猶太的宗教教義,籠罩著保羅的命運;但上帝引導的雙手,令人無可抗拒地強烈。
路加也顯示,保羅在法律的情境中,是一個相當能夠為自己的名聲辯護的辯護者。哈相傳正確地指出;「保羅可以將犯罪的控告減低成一個神學的議題,將他的傳訊限制在他在耶路撒冷的活動,並且除去那些沒有出現在他的聽審中的亞洲猶太人的控訴。」
第十五章 在非斯都面前的審判(徒二十五1-22)
在非斯都面前的審判,讓保羅成為政治角力的受害者,受制於猶太宗教領袖操控帝國勢力的政治伎倆。然而,至終最具有掌控力的仍是保羅,因為他在每個轉捩點,都採取主動掌控情況,因為他所事奉的是一個不同的「主」。
逼迫上帝的理念的傳承,經由希律的家族繼續進行。這個世界的國度在每個世代中,都與上帝的國度抗爭。保羅如今繼續耶穌所留下的國度大業,他在法律方面的辯護已經足夠使他進入他的主要工作,即在巡撫和羅馬官員面前作一個見證人。0
第十七章 從凱撒利亞到羅馬(二十七1~二十八31)
附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