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古斯丁曾指出,平安在人間不可多得,暴力及衝突卻是常數。
講員:郭偉聯(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、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哲學博士)、黎嘉晉(施達基金會傳訊主任,其中負責與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合作推展「栽種和平」計劃。曾於歐洲修畢和平與衝突研究碩士。)
聖經作為歷史文本,由眾多經卷結集而成。
各書卷的文化環境,體裁風格,神學傳統不盡相同。
過去,若需查閱資料或要東翻西找;
今天,手執「研經雙書」可助你跨越歷史鴻溝。
《新舊約聖經故事導覽》是華爾頓(John H. Walton)與夫人金.華爾頓(Kim Walton)共同執筆的最新著作,
以故事為焦點,突顯聖經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時代背景。《聖經經典500問》則由《聖經難解之言》集結改版而成,
以提問出發,並為讀者提供具研究支援且有理據的解答。
田立克曾說:在邊界上(on the boundary) 的立場對思想而言是滿有果效的,但就生命而言卻是艱難重重和危險萬分。本課程將由田立克艱難和沉重的實存生命際遇開始,探索他的內心世界,串連時局世途的坎坷,再回歸他那帶著生命烙印與時勢痕跡的神學。
當世界光景壞得透頂時,我們對世界的未來還會有什麼好期待?
或許教會甚少鼓勵我們思想這個問題,因為大家都習慣只關心個人死後是否得救的問題,世界的終局如何,不及靈魂要「上天堂」來得迫切。新約研究泰斗賴特(N.T. Wright)深信聖經的教導並非如此。上帝不但叫耶穌肉身復活,復活事件更指向宇宙性新創造,萬物(包括大自然與人類社會制度)都要有更新,教會的使命是參與在這新創造之中。在這兩堂導讀課中,講員將會與參加者一同批判地細讀賴特全書的論點,並探討其觀點對今日信徒的意義。
本課程將介紹英美和歐陸兩大哲學傳統中的動物倫理學問題:從動物解放和動物權利理論,到動物他者和後人類學觀點。繼而檢視西方基督教傳統中對動物的不利因素,並詳細介紹當代幾種動物神學的進路。
毋庸置疑,羅馬書是保羅眾多作品中至為重要的一卷。無論從篇幅到議題,羅馬書展現保羅信仰的思考、掙扎和體會之沉澱。在基督宗教二千年的歷史裡,羅馬書屢為歷史轉折掀翻新頁,順手拈來赫赫為眾所知的先賢如:奧古斯丁、馬丁路德、加爾文、巴特,先賢從羅馬書感悟的不僅是個人的信仰經歷,更開出逆轉世局文化的波濤,過去半個世紀連政治哲學的範疇也見羅馬書的影響。面對勢必轉折的21世紀的當下,「全球化」遭置疑,世界秩序翻轉的當下,羅馬書對我們有甚麼信息?